<label id="ewp7u"></label>
<code id="ewp7u"></code>
<big id="ewp7u"></big>

  • <th id="ewp7u"><video id="ewp7u"></video></th>

          1. <th id="ewp7u"><sup id="ewp7u"></sup></th>
            首頁 | 中國江西網 | 論壇 | 博客 | 社區 |   新聞:0791-86849275 廣告:86847125 手機報:86849913

            一根玉米賣6元還是7毛?別傷了農民就好


             大江網   2022-09-28 11:18:11 來源:農民日報 編輯:黃文靜 作者:
            [瀏覽字號: ]

                一根玉米賣6元還是賣7毛?秋糧收獲時節,電商平臺的玉米價格再次引發熱議。有網紅質疑東方甄選將批發價7毛一根的玉米賣6元,東方甄選隨后回應,品質不同、成本不同,售價也不能一概而論。雖然后來網紅已經道歉,但這場爭論卻波及了電商平臺上的普通農戶,一些不明真相的網友涌向農戶直播間刷屏喊貴,影響了農產品的銷售。

                近年來,直播帶貨作為新興業態,給農產品銷售帶來了更廣闊的市場,也帶來一些新的討論。直播平臺的玉米賣6元一根是否合理?農民是否能從中獲益?此前也曾引發關注,本報也就其中的農民收益問題做過報道。這次再度引起諸多議論,反映出社會對于農業發展、農民利益的日益關注,這是件好事。但令人惋惜的是,這場由“助農”引發的討論,卻最終演變成一出“傷農”鬧劇。不僅傷了農民,傷了東北黏玉米的品牌,其實也傷到了消費者的利益。

                7毛一根的玉米有沒有?我們可以簡單算筆賬。據統計,2020年全國玉米種植總成本為每畝1079.98元,畝均單產421.13千克。一根長勢好的玉米,重量大約能達到六七兩左右,按此估算,7毛一根差不多也就是成本價。尤其今年在農資價格上漲等因素的推動下,農民生產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

                更何況,此玉米非彼玉米。我們慣常認知中玉米是煮著吃的,而統計口徑中和農民實際生產的玉米,既包括食用玉米,更多的還是瞄準飼用等大宗消費市場的“大路貨”,食用玉米在我國玉米消費中還占不到10%。食用玉米中的優質鮮食玉米對品種品質、種植方法、采摘時機、采摘方式等都有更嚴格的要求,成本自然只高不低。比如在這次爭論中,就有被網友說玉米賣得貴的黑龍江農戶站出來,算了一筆賬。據她所說,種植鮮食黏玉米的農田大多是交通條件好、較為平整、有一定規模的地塊,在當地,這樣的良田流轉費用每畝大約需要1800-2000元,再加上農機購置及維護、人工、化肥等各項費用,一根優質鮮食玉米僅種植成本就約合1.7元左右。拋開品質談價格,對生產優質農產品的農戶來說,無疑是不公平的。而此前因優質農產品賣不上優價,損傷農民種植積極性的事情,也曾發生過。產業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保護好農民生產優質農產品的積極性。

                我國有14億多人口,消費群體巨大、結構復雜,農產品市場要做大,更要做細、做充分。我們需要足量的“大路貨”來保證14億人的基本生活所需,也要有特色優質農產品來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讓生產這兩類產品的農戶都能獲得合理的收益。品牌化或許是一條更加清晰的道路。農業品牌的打造離不開生產、包裝、運輸、營銷等各個環節的通力合作。對農戶而言,可以向適度規模要效益!耙桓曜右渍蹟,十根筷子抱成團”,小農戶想要在市場的大風大浪中站穩腳跟,與其單打獨斗,不如抱團發展,做強品質、做優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提升話語權。對整個產業鏈而言,要多考慮如何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機制。只有每個環節都能從中獲得收益,產業才能可持續發展,農業品牌才能更加長久。有山東的紅薯種植戶坦言,農民在營銷推廣方面的技能相對欠缺,經過某運營團隊的策劃推廣,紅薯作為當地的特色產業被迅速帶火,農民收入翻了一番。只有通過多方合力,把品牌叫響,把蛋糕做大,農民才敢繼續種、敢在提升品質上下功夫,進而生產出更多優質農產品,滿足多元化市場需求。

                還應看到,農業品牌的培育并非一日之功,但一有風吹草動,卻很容易會對品牌本身及其背后的農民產生影響。值得慶幸的是,這次爭論沒有傷及產業根本,但也給風口上的農產品直播帶貨提了個醒:怎樣在擁抱風口的同時,最大程度讓農民遠離風險?

                其實,農民和農業品牌一旦受到傷害,對消費者也并無益處。農民生產積極性受挫,產業發展就會受到影響,倘若市場上因此再難找到可信賴的品牌,消費者又要如何選擇?因此,面對電商平臺的農產品價格,我們不妨再理性冷靜一些。畢竟,從長遠來看,呵護產業,就是在呵護自家餐桌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歸根結底,7毛一根也好,6元一根也罷,理性討論無妨,但別沖動之下傷了農民和真“助農”的人。而判斷一種營銷行為和營銷模式是否是真“助農”,要看它能給產業帶來怎樣的發展前景,更要看它把農民放在了什么位置、給農民帶來了怎樣的好處。只有農民有了合理收益,產業鏈上的各方才能行穩致遠,形成良性循環。

               



              新聞:0791-86849275  廣告:86847125  手機報:86847093   
               相 關 新 聞
                中國江西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 1、凡本網注明“中國江西網訊”或“中國江西網”、“大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江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2、凡本網注明“中國江西網訊[XXX報]”或“中國江西網-XXX報”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江西日報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XXX報”。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江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不授權任何機構、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截取、復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撓捣绞剑褐袊骶W 電話:0791-86849032
                版權所有©中國江西新聞網    新聞:0791-86849275    廣告:0791-86847125    手機報:0791-86847093    
                贛ICP備案:贛B2-20050349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贛B2--20120039    新出網證(贛)字06號
                網絡視聽許可:1407206號   文網文 [2009] 144號    贛演經字編號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辦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  主辦:江西日報社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label id="ewp7u"></label>
                <code id="ewp7u"></code>
                <big id="ewp7u"></big>

              • <th id="ewp7u"><video id="ewp7u"></video></th>

                      1. <th id="ewp7u"><sup id="ewp7u"></sup></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