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ewp7u"></label>
<code id="ewp7u"></code>
<big id="ewp7u"></big>

  • <th id="ewp7u"><video id="ewp7u"></video></th>

          1. <th id="ewp7u"><sup id="ewp7u"></sup></th>
            首頁 | 中國江西網 | 論壇 | 博客 | 社區 |   新聞:0791-86849275 廣告:86847125 手機報:86849913

            情緒不好,食以解憂?


             大江網   2022-09-06 16:46:00 來源:文匯報  編輯:章峰 作者:
            [瀏覽字號: ]

                同食物相關,耳熟能詳的表達有很多,比如“化悲憤為食量”“別難過,沒有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傷心,實在不行就兩頓”等等,暗示著食物與情緒之間有著緊密關系,一定程度上提示著進食承載著安撫情緒的作用……那么,食物與情緒之間,到底有沒有科學關聯?

                -王瑩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既說明了食物作為生存之本的重要性,也說明了食物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食物與健康的關系不言而喻,那么,食物既然有諸多好處,我們是否可以毫無顧忌地大量進食或依賴控制進食來安撫情緒?

                科學告訴我們:不可以。

                諸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等疾病,均與不當的飲食偏好和不規律的飲食習慣有關,患病后嚴重威脅著我們的身體健康,使我們不得不慎重對待。

                此外,伴隨著研究的廣泛和深入,人們越來越相信進食和情緒之間的關聯,不過,這些關聯常常集中在負面情緒體驗方面。

                為什么我們會選擇進食來調節情緒?

                情緒大多來自日常生活中,個體對于人或物的某種深刻的內在情緒體驗,比如抑郁體驗、焦慮體驗等。以此為例,抑郁多為當下的困擾,內心感覺無法擺脫或無力處理;焦慮多見對未來的無措,內心緊張到無處安放;類似的情緒體驗無論單一或是共存,無疑都是我們對生活失去了掌控感或安全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迫切要找到一個能被控制的內容,去抵消或釋放,讓自己快速離開失控的體驗,內心回歸到穩定狀態。

                那么,為什么我們會選擇進食來調節情緒?

                -其一,食物擁有便捷、易得的特點,具有便利性;

                -其二,食物帶有養育、滋養的“母親”般的屬性,具有習慣和依賴性;

                -其三,依靠食物調節情緒,具有隱蔽性,能夠極大程度上減少情緒失控帶來的壓力和羞恥體驗。

                因此,進食行為大量出現在情緒安撫中,且呈現兩極化特征,有的控制進食量,少吃或吃、吐;有的放縱進食量,暴飲暴食。

                為什么吃東西后真的感覺“心情好了”?

                不過,過度依賴進食排遣負面情緒體驗,造成的害處不言而喻。

                當人們情緒不佳,大量進食時,人體需要調動更多的血液,供腸胃運作使用,人們也被迫將更多的體驗集中到消化系統,造成短時間內暫時性遠離抑郁或焦慮的心理體驗;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不斷計算卡路里,嚴格控制熱量或食物種類的方式,把思維占滿,短暫地遠離負面情緒。

                這就是為什么人們會感覺吃東西后,真的“心情好了”。

                不過,無論哪種情況,一般初期效果尚可,但維持時間較短,食物消耗或進食完畢后,負面情緒依然會如期造訪,如此反復,身體漸漸適應了惡劣的進食環境,也會出現類似抗藥性的特征,形成了一種飲鴆止渴的成癮性效應。

                同時,因為不規律進食,可能還會增添出愧疚、自責、失望等情緒,會讓問題變得更加復雜,甚至會影響到家庭里的其他成員,廣泛地激活家庭成員的抑郁或焦慮情緒,情緒困擾猶如滾雪球一般,逐漸演化成為家庭性難題。

                總之,無論是飲食,還是情緒,始終都建議適量或適當,采用合理的方式解決為宜。依靠食物調節,不能實現。

                科學處置“壞情緒”,構筑強大內心“小宇宙”

                那么,壞情緒如何處理呢?這里舉例“壞情緒體驗”的一種處置方法,供參考。

                第一步,情緒識別:

                要知道,通常沒有壞情緒,只有壞體驗,糟糕的情緒體驗,本能地會讓人想回避,久而久之,具有相當隱蔽性,不易覺察,但卻像一個小炸藥包潛藏著,等待著爆發。

                如此不能識別的情緒,有時會讓我們更加抓狂,正所謂病急亂投醫,難免選擇諸如暴食或絕食等便捷的方式應付,結果傷心傷身,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我們不清楚“對手是誰”,這里舉例說明:

                -常見抑郁體驗:日?赡芨杏X沒精神、乏力,感覺做事情沒動力、習慣性拖延、注意力難集中、效率低下、興趣缺乏、凡事參與感不強。

                -常見焦慮體驗:日?赡鼙憩F為語速快、脾氣急躁,持續追求高效率、完美體驗、不能有偏差、不安分、不安心,力求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擁有不安排好一切絕不能入睡的倔強表現。

                如果有以上情況,未必是懶、不上進、自甘墮落,可能是正在體驗或承受著抑郁或焦慮情緒帶來的影響。

                第二步,情緒分析:

                無論是焦慮還是抑郁,有情緒不可怕,由果索因,嘗試找到累積這些情緒的原因,每個情緒表現都有特定的情緒激活事件,猶如情緒開關,找到這樣的事件,加以阻斷,可以有效舒緩情緒,避免糟糕的情緒體驗重現。

                -外在評價系統。外在的人或事在對我們傳遞評價、指責、比較、挑剔、強迫、羞辱等信息時,我們常常感覺不適。

                -內在評價系統。容易被外在評價系統激活,啟動自我批評和否定,進而讓我們感受到抑郁或焦慮的情緒。

                -我們要清楚,任何評價都是非客觀的,語言是信息的載體,不該帶有主觀情緒,這些表達僅能當做一種觀點而已,保持良好的自我定義和覺察的能力,阻斷外在聲音,保持內在穩定。

                第三步,分析驗證:

                情緒體驗帶有持久和彌散的特征,因此易出現反復的情況,伴隨著持續的分析與驗證,情緒開關會越發起到作用,增強情緒自控力和自我肯定,進而擁有穩定的自我邊界,不再被壞情緒體驗掌控,構筑強大內心“小宇宙”。

                第四步,支持資源:

                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有不容易,找到支持性資源,不斷幫助和鼓勵自己。

                -家人朋友:向家人朋友表達情緒,可以舒緩情緒,增強安全感和情感支持。

                -充分放松:發展適宜的興趣愛好,如唱歌跳舞、運動健身、瑜伽冥想、內容創作等,身體的放松有助于心理的放松。

                -專業學習:參與情緒、社交、正念等專業學習,增強情緒識別、容納或管理能力。

                -咨詢服務:匹配有經驗的咨詢師,一對一合作探索情緒或內在世界,獲得專業幫助。

                第五步,成長模式:

                將情緒分析、情緒驗證、支持資源形成閉環,構成內在成長的模式,充分利用,幫助解決情緒問題,增強心理彈性,提升情緒復原力。

                要知道,所有的經歷僅是一種體驗,所謂的“對錯”不是批判,應該是前進道路上的眼睛,我們使用其去尋找認知的提升與適應。

               



              新聞:0791-86849275  廣告:86847125  手機報:86847093   
               相 關 新 聞
                中國江西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 1、凡本網注明“中國江西網訊”或“中國江西網”、“大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江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2、凡本網注明“中國江西網訊[XXX報]”或“中國江西網-XXX報”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江西日報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XXX報”。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江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不授權任何機構、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截取、復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撓捣绞剑褐袊骶W 電話:0791-86849032
                版權所有©中國江西新聞網    新聞:0791-86849275    廣告:0791-86847125    手機報:0791-86847093    
                贛ICP備案:贛B2-20050349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贛B2--20120039    新出網證(贛)字06號
                網絡視聽許可:1407206號   文網文 [2009] 144號    贛演經字編號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辦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  主辦:江西日報社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label id="ewp7u"></label>
                <code id="ewp7u"></code>
                <big id="ewp7u"></big>

              • <th id="ewp7u"><video id="ewp7u"></video></th>

                      1. <th id="ewp7u"><sup id="ewp7u"></sup></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