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子音樂劇《小蝴蝶的媽媽在哪里?》劇照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供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肩負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中國兒童戲劇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個兒童戲劇節,是由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于2011年創辦的。近日,第十一屆中國兒童戲劇節舉辦。25家劇院的45臺優秀劇目在北京、常州、嘉興、固安、成都接連上演,讓孩子們在劇場里感受藝術的力量。如何創作更多符合大眾期待的兒童劇,讓更多孩子愛看戲、看好戲,是創作者需要持續探索的課題。兒童劇既要符合兒童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又要滿足寓教于樂的訴求,讓孩子在接受藝術陶冶之時,培養健全的人格。近些年,兒童劇創作受到更多關注,品類與品質得以豐富和提升。
線上+線下擴大受眾群
兒童劇不可“兒戲”,兒童劇的創作也非“小兒科”。優秀的兒童劇會受到孩子和家長的共同歡迎。給孩子看的作品,要找到符合孩子心理特點和審美接受習慣的表達方式。對主題的認知高度、藝術手法的嫻熟運用和對兒童的深入了解,三者缺一不可。
作為中國兒童戲劇史上頗具影響力的3部作品,《馬蘭花》《報童》《以革命的名義》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經受住了時間的檢驗。當年,同名戲劇電影的傳播力令它們飛出劇場、飛向千家萬戶,在幾代人心中留下了歌頌勤勞善良的口訣“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在此次經典復排作品《馬蘭花》和《報童》的演出現場,一家三代觀眾同看演出的動人場景屢次出現,戲劇種子在他們心中生了根、開了花、結了果。
互聯網時代,青少年的知識視野更為廣闊,接受信息的渠道、形式和類別更為多元。兒童劇創作如果僅停留在編個童話故事、講個簡單道理的層面,已滿足不了青少年受眾的精神需求。對多元題材的開拓探索、從不同類型中采擷新意,已成為兒童劇創作的一個發展趨勢。近年來,創作者從思維觀念、主題表達、舞臺表現等方面入手,進一步開掘兒童劇題材的廣度與深度。比如,傳統文化題材兒童劇《三個和尚》,現實題材兒童劇《木又寸》《山羊不吃天堂草》《時間森林》,革命歷史題材兒童劇《紅纓》《火光中的繁星》《送不出去的情報》等。未來,如果這些作品也能插上電影電視或網絡文藝的翅膀,相信它們會影響更多孩子,成為他們童年記憶的一部分。
讓更多孩子看兒童劇、喜歡兒童劇,是創作者共同的心愿。多年來,不少兒童劇院團堅持公益性演出。以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為例,我們常到各地進行公益性演出,但離開時仍心存遺憾。因為即使在學校操場上演出,一天演2場,連續演3天,每次也只能滿足一個縣幾所學校的觀看需求。
因此,創作者不僅要在題材與主題的開掘中走向縱深,更要注重利用新的傳播手段,讓兒童劇的受眾覆蓋面更為廣泛。近年來,線上直播和線上展演的探索持續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演出演播并舉”引人注目。這兩屆中國兒童戲劇節連續舉辦“線上優秀兒童劇展演”,去年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主題,今年則以“新時代現實題材”為主題,每一場線上演播覆蓋的觀眾,少則上萬,多則百萬,不少沒有機會走進劇場的孩子通過這種方式欣賞兒童劇。今年的“線上優秀兒童劇展演”劇目,既有反映青少年現實生活的兒童劇《小貝的書柜》《那山有片粉色的云》《和你一起長大》等,也有適合低年齡小觀眾觀看的親子音樂劇《小蝴蝶的媽媽在哪里?》,還有革命歷史題材兒童劇《長征路上的少年軍》《鐵道小飛虎》等。這些作品不僅讓小觀眾通過戲劇看到外面的世界,更通過戲劇種下信仰的種子、藝術的種子。
注重兒童欣賞特點
兒童劇市場蘊藏著巨大潛力,優質的原創劇目始終是市場剛需。近年來,現實題材和革命歷史題材的優質兒童劇接連涌現。這些作品思想立意不斷深化,更加注重用藝術形象“說話”,兒童的欣賞特點以及戲劇的獨特語匯愈發凸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送不出去的情報》,塑造出了既頂天立地又充滿溫情的楊靖宇將軍。劇中,楊靖宇在危難之時,派隊伍中年紀最小的戰士離開部隊運送情報,目的是讓這個孩子能夠活下來,因為“你是孩子,是未來,是希望,是我們無怨無悔犧牲的理由”。在這個“謎底”揭曉前,勇敢的抗聯小戰士與怯懦的敵人間峰回路轉的戲劇沖突,令現場的小觀眾全神貫注也全情投入。全劇最后,抗聯小戰士在得知楊靖宇犧牲的消息后,理解了這份情報背后寄托的愛與希望,他擦干眼淚,再次奔赴戰場。全劇沒有說教的臺詞,卻令小觀眾們情不自禁地生發這樣的觀后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楊靖宇將軍和抗聯戰士們真偉大!”
傳統文化題材兒童劇《三個和尚》,相繼收到世界各類重要兒童戲劇節邀請,5年內走遍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部戲將中國人熟悉的寓言故事,講得溫暖明媚、包容大方,在現代審美和戲劇思維中,巧妙融入了中國功夫、戲曲等大量充滿美感的中國文化元素。該劇世界巡演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當地觀眾的歡迎。每當演出結束,劇場內外都會有不同膚色的小觀眾們學說中國話、學說這部戲的臺詞。每到此時,我們都會意識到,在這些孩子的心里,這部劇讓他們擁有了對一個遙遠國度的印象與向往。兒童劇可以成為友誼的種子,也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中國文化的種子。
作為兒童劇創作者,我們要真正走進孩子中間,站在他們的視角,傾聽他們的心聲,用更豐富、更具想象力的藝術呈現方式,創作出走進他們內心的作品。
(作者馮俐,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
- 1、凡本網注明“中國江西網訊”或“中國江西網”、“大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江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2、凡本網注明“中國江西網訊[XXX報]”或“中國江西網-XXX報”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江西日報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XXX報”。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江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不授權任何機構、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截取、復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撓捣绞剑褐袊骶W 電話:0791-8684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