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2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據統計,2022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55.1萬余件,同比增長5.71%。其中,中消協解決44.9萬余件,投訴解決率81.52%,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7.3億余元。中消協情況分析指出,上半年有關預付式消費投訴案件增長較為明顯,并且涉及領域較多。(8月17日《法治日報》)
作為新型消費模式,預付式消費近年來發展迅速,因有其便利支付及額外優惠的特性,不少消費者也樂于接受商家“預付即優惠”的套路。然而,這個看似你情我愿的公平交易,卻常常出現“套住消費者-商家跑路”的情況。一方面,因消費者處于交易關系中信息不對稱的弱勢一方,往往后知后覺,難以提前防備;另一方面,部分不良商家也抓住了消費者個體維權成本較高這一軟肋,若需付出的時間與精力大于維權所得,消費者難免會打退堂鼓,權當買個教訓。
消費者是受到教訓了,那誰來教訓這些商家呢?打一槍就換一地,預付式消費騙局不僅愈發成為老大難問題,而且“傳染”的范圍也越來越廣。美容美發、體育健身等行業早已成為重災區,而教育培訓、兒童娛樂等行業也“相繼失守”。雖然預付式消費糾紛所牽扯的金額大多不大,但為害也不小。且不說透支了消費者的信任,讓其“談預付則色變”,也影響了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往大的說,這也是給消費經濟添堵。
對此,正如專家建議,應考慮盡快研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對預付式消費模式進行全面規制。除了在源頭上規范合同方責任,保障合約履行,限制跑路行為之外,對于消費者維權成本過高的問題,相關部門不妨研究設置專門的集體訴訟渠道,為消費者提供法律援助。讓跑路商家跑不出法網,也跑不出自己的套路。
雖然預付消費亂象叢生,但在便利支付、擴大消費方面,預付式消費有其積極作用。不少消費者一開始愿意“上鉤”,不單單是看中商家的優惠,也是確有消費的需求。如何讓預付消費模式回歸正軌,洗去“跑路”的負面標簽,關鍵還在于源頭監管。說白了,預付消費模式其實是商家以其信用作擔保的一種變相融資行為。既然是融資,就應該要有門檻,有擔保。而這有賴于完善法律,健全制度。唯有此,才能引導預付消費模式持續健康發展。
- 1、凡本網注明“中國江西網訊”或“中國江西網”、“大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江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2、凡本網注明“中國江西網訊[XXX報]”或“中國江西網-XXX報”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江西日報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XXX報”。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江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不授權任何機構、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截取、復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撓捣绞剑褐袊骶W 電話:0791-8684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