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前,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銅鼓是起義的主要爆發地之一。日前,記者懷著敬仰之情來到銅鼓,沿著秋收起義部隊在銅鼓的足跡,尋訪紅色記憶,領略老區振興新圖景。
銅鼓縣排埠鎮月形灣,好似一彎月亮,在青山綠水中若隱若現。1927年9月9日,毛澤東前往銅鼓領導秋收起義時,在瀏陽張家坊被國民黨團防隊員扣留。在押解路過月形灣時,毛澤東急中生智,從口袋里掏出數塊銀元丟在地上,乘團丁搶銀元之機向附近的山上跑去。躲過團丁的追捕后,毛澤東遇上了銅鼓紙業工會會員陳久興。在陳久興的幫助下,毛澤東得以脫險,抵達銅鼓蕭家祠,領導和指揮了著名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坝纱,月形灣留下了一段傳奇故事,成了秋收起義的革命紀念地!奔o念地講解員任方說。
1927年9月11日,毛澤東在銅鼓縣城橋頭大沙洲上檢閱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全體官兵。紅旗獵獵,刀槍如林,檢閱之后,毛澤東率領第三團官兵從銅鼓縣城出發,踏上了漫漫征程。
在秋收起義銅鼓紀念館內,由上莊村村民曾月梅捐贈的兩只木桶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原來,秋收起義部隊行軍至銅鼓上莊村時,受到當地百姓熱烈歡迎,男青年為部隊抬物資,婦女們則送茶送飯。當年,曾月梅擔著木桶把茶水、稀飯送到部隊。這兩只木桶,見證了濃濃的軍民魚水深情。
然而,起義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起義部隊在進攻長沙的途中受挫,損失慘重。1927年9月15日,起義部隊回師銅鼓排埠鎮,駐扎在永慶村萬壽宮。怎樣保存革命隊伍?怎樣發展革命力量?在萬壽宮駐扎的三天兩夜里,毛澤東對中國革命的道路進行了深度思索。
95年過去了,如今的永慶村已成為省級紅色名村。2021年,銅鼓縣大力實施旅游項目建設,永慶村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回師舊址煥然一新。排埠鎮也充分利用當地的紅色旅游資源,把紅色主題文化與吳楚古道、古商業街和水運碼頭結合,構建旅游聚集區,研學團隊紛至沓來。
“今年,我們以秋收起義95周年為契機,開發秋收起義紅色沙盤課程、紅色運動會項目等,不斷豐富銅鼓的研學產品體系!苯縻~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珍妮介紹,2021年,銅鼓對縣內研學旅行資源進行全面梳理,專門成立“銅學教育”公司,多措并舉推動研學產業發展。目前,該縣已形成紅色傳承、長壽康養、民宿體驗等多條精品旅游線路,2021年全縣共接待游客101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51.2億元。
本報記者朱雪軍 李芳
- 1、凡本網注明“中國江西網訊”或“中國江西網”、“大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江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2、凡本網注明“中國江西網訊[XXX報]”或“中國江西網-XXX報”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江西日報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XXX報”。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江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不授權任何機構、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截取、復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撓捣绞剑褐袊骶W 電話:0791-8684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