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ewp7u"></label>
<code id="ewp7u"></code>
<big id="ewp7u"></big>

  • <th id="ewp7u"><video id="ewp7u"></video></th>

          1. <th id="ewp7u"><sup id="ewp7u"></sup></th>
            首頁 | 中國江西網 | 論壇 | 博客 | 社區 |   新聞:0791-86849275 廣告:86847125 手機報:86849913

            因一條朋友圈,大學生被判連發60天道歉信息


             大江網   2022-08-12 11:40:28 來源:珠海中院微信公號 編輯:黃文靜 作者:
            [瀏覽字號: ]

                在微信朋友圈發布

                對商品、企業有負面評價的不實信息

                是否構成侵害名譽權?

                近日,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

                認定一起在微信朋友圈

                發布不實負面信息的

                侵害名譽權案件

                情侶付費讓他人

                在朋友圈發布不實信息

                小明(化名)與小麗(化名)是一對情侶,小麗為在校大學生,小明任職于聚某教育咨詢中心。

                2021年9月,小麗付費在校內網紅微信賬號的朋友圈發布乘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乘某公司”)的不實負面信息。第二天,小明在其微信工作群中付費要求他人轉發乘某公司的不實負面信息。

                據了解,聚某教育咨詢中心與乘某公司存在競爭關系,兩者均有考研培訓項目。

                企業提起名譽權訴訟

                二審宣判

                乘某公司向珠海市金灣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小明、小麗在各自微信朋友圈發布賠禮道歉聲明,并賠償經濟損失及名譽損失共計五萬元。

                一審法院經審理,

                依法判決小明、小麗的行為構成侵害名譽權,小明、小麗須使用發生侵權行為時所使用的微信號在各自微信朋友圈發布聲明或致歉信,為乘某公司澄清事實、賠禮道歉,時間為連續60天,且各自微信朋友圈允許朋友查看的范圍應設置為最近半年且不得設置分組可見及屏蔽。同時,小明、小麗分別向乘某公司支付賠償款六千元。

                小明和小麗不服一審判決,向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請求駁回乘某公司全部訴訟請求。

                二審法院認為,

                小麗發布朋友圈向不特定第三人傳播不利于乘某公司名譽的虛假事實;

                小明已知小麗傳播的為虛假事實,仍在其開展推廣業務的微信工作群中有償要求他人在朋友圈中轉發,二人均實施了足以使乘某公司社會評價降低的侵權行為,影響顧客對乘某公司服務的評價,損害了乘某公司的整體聲譽和形象,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審維持一審判決,小明、小麗須連續60天在各自微信朋友圈發布聲明或致歉信,并分別向乘某公司支付賠償款六千元。

                法官:微信朋友圈不是法外之地

                對此,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王丹表示:

                微信朋友圈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交流、傳播的方式,已經成為人們向外界展現日常生活狀態、發表個人言論、評論世間百態的平臺和工具。

                微信朋友圈不是法外之地,在微信朋友圈發布言論時,需要謹言慎行,尊重法律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在微信朋友圈散布捏造的不實消息,造成他人名譽受損(包括經營主體社會評價降低、商譽受損),可能構成民事侵權,依法需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而依據相關法律的規定,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他人人身權益的,賠償損失的范圍不僅包括被侵權人的直接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還包括被侵權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對侵權行為進行調查、取證等合理費用。

               



              新聞:0791-86849275  廣告:86847125  手機報:86847093   
               相 關 新 聞
                中國江西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 1、凡本網注明“中國江西網訊”或“中國江西網”、“大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江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2、凡本網注明“中國江西網訊[XXX報]”或“中國江西網-XXX報”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江西日報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XXX報”。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江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不授權任何機構、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截取、復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撓捣绞剑褐袊骶W 電話:0791-86849032
                版權所有©中國江西新聞網    新聞:0791-86849275    廣告:0791-86847125    手機報:0791-86847093    
                贛ICP備案:贛B2-20050349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贛B2--20120039    新出網證(贛)字06號
                網絡視聽許可:1407206號   文網文 [2009] 144號    贛演經字編號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辦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  主辦:江西日報社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label id="ewp7u"></label>
                <code id="ewp7u"></code>
                <big id="ewp7u"></big>

              • <th id="ewp7u"><video id="ewp7u"></video></th>

                      1. <th id="ewp7u"><sup id="ewp7u"></sup></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