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是無數動植物的福地,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孕育了生物多樣性,從全球98%的白鶴飛往鄱陽湖越冬,到“微笑天使”江豚時隔40余年再現贛江揚子洲段,無不彰顯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5月22日,《江西省林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公報》發布,這是我省首個林業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公報。在我省,已知的野生脊椎動物有1007種,凸顯江西珍稀野生動物“種族興旺”的喜人景象,F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其中12種重點珍稀瀕危動物的狀況。
文/圖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許南平

白鶴
江西省的“省鳥”,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瀕危等級最高。如今,水草豐美的鄱陽湖,已成為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湖區的白鶴數量占全球98%。白鶴鐘情于鄱陽湖,恰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的生動寫照。

長江江豚
江豚是長江流域僅剩的鯨類動物,被譽為長江生態的“活化石”,是“水中大熊貓”,屬珍稀瀕危物種。最新監測發現,鄱陽湖的長江江豚數量已超700只,鄱陽湖也成為長江江豚最大的生存樂園。

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屬世界珍禽,我國特產稀有鳥類,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全球目前僅存不足1000只。江西五河流域(贛、撫、饒、信、修)都有中華秋沙鴨的蹤跡。江西已成為中華秋沙鴨的主要越冬棲息地。

梅花鹿
九江彭澤縣是“中國梅花鹿之鄉”,江西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最大的野生南方亞種梅花鹿保護基地。目前,桃紅嶺保護區野生南亞種梅花鹿種群數量逾400只,占世界野生梅花鹿總量的三分之一。

藍冠噪鹛
藍冠噪鹛為雀形目畫眉科噪鹛屬,原名黃喉噪鹛,在我省婺源和云南思茅有分布記錄,數量稀少。目前可知的分布范圍僅在婺源森林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種群數量250只左右。

青頭潛鴨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的極危物種,數量極少。其對生存的生態環境,尤其是水質要求極高,目前全球的數據為1500多只,在我國大概的數據是1000多只,其中在我省九江等地有400多只。

麋鹿
俗稱“四不像”,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史料記載,鄱陽湖一帶曾有麋鹿生存繁衍,后來數量日益減少直至消失。2018年4月3日,47頭麋鹿被放歸鄱陽湖。目前,種群數量已擴大到60頭以上。

大鯢
俗稱“娃娃魚”,是我國特有珍稀兩棲動物。日前,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在我省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純種大鯢野生種群——江西大鯢。這是我國首個遺傳身份明確且野外穩定繁殖的大鯢純種種群。

穿山甲
全名中華穿山甲,喜歡吃白蟻、蜜蜂等昆蟲。2019年,我省在鄱陽縣發現野生穿山甲,這是近10年來的首次。目前,我省多個保護區均有其種群生存。

白頸長尾雉
我國特有鳥類,系“國寶級”野生動物,對生態環境要求很高。由于過去大量森林被砍伐,使白頸長尾雉的棲息環境遭到很大破壞,種群數量日趨下降,數量稀少。目前,我省大部分保護區均有其種群生存。

東方白鸛
世界瀕危鳥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僅存3000余只,每年9月末至次年3月全球近95%的東方白鸛在鄱陽湖區域越冬。近幾年來,由于鄱陽湖良好的生態,東方白鸛漸漸成為留鳥,2002年以來先后在湖區成功繁殖100多只。

短尾猴
是體型最大的猴科動物,常被誤傳為“野人”。我省大部自然保護區都有短尾猴生存,且種群數量越來越大。在這些自然保護區中,短尾猴種群得到了較好的保護。
- 1、凡本網注明“中國江西網訊”或“中國江西網”、“大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江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2、凡本網注明“中國江西網訊[XXX報]”或“中國江西網-XXX報”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江西日報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XXX報”。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江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不授權任何機構、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截取、復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撓捣绞剑褐袊骶W 電話:0791-86849032